自由主义者欢迎农民工工资上升

 

最近,许多人对农民工工资上升表示强烈的忧虑和批评。一些外国投资企业离开了中国,一些中国企业倒闭了,原因是农民工工资上升。物价提高了,原因也是农民工工资上升,国家统计局局长甚至提出“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 www.gov.cn/jrzg/2008-03/22/content_926276.htm)。一时间,农民工工资上升成了众矢之的,成了中国经济问题的原因。

做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和经济学者,我的观点刚好相反:我欢迎农民工工资上升。我相信他们工资的上升才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光明。

自由主义者欢迎农民工工资上升,是因为中国最近几年来农民工工资的上升,是农民工和企业自由竞争的结果。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农民工工资上升是不是值得欢迎,首先看上升的原因。如果农民工工资上升的原因,是农民工用非法手段(例如暴力威胁)逼迫企业主或者管理层造成的,他们工资上升就不值得欢迎;如果是农民工集体罢工强迫企业主造成的,他们工资上升是否值得欢迎,先需要做番调查再说。可第一农民工没有应用非法手段(倒是不少企业应用非法手段减少他们的工资),第二他们也没有集体罢工:他们连组织罢工的工会也不许可成立。农民工工资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主和管理层“良心”发现。可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后者不会叫苦连天,农民工工资上升亦不会成为众矢之的。既然企业主不情愿给农民工加工资,既然农民工既不用非法手段也不能罢工,为什么他们的工资会上升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市场自由竞争,是农民工用脚投票。你这个企业工资低,我农民工就走人。“三条腿的驴子难寻,两条腿的人好找”,你企业去找吧。企业能够找到人,工资就不必上升;企业找不到人,你就得升工资吸引我去。这就是竞争。在这里,千百万农民工的自发行动,几百万企业的自发行动,每个人、每个企业的自主决定,造就了这些年来中国农民工工资的上升。这样的结果,自由主义者完全认同,经济学者也应当完全认同,因为经济学者所服膺的经济学,正是以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为前提的。

自由主义者欢迎农民工工资上升,也是因为农民工属于务工者中间的最低阶层,是社会最贫困的阶层。他们的工资上升了,他们的经济状况改善了,他们脱离了原先的经济地位,社会才可能富裕,封建专制才可能最终消除,人与人的自由平等才有保证。假如社会经济自由竞争带来的结果是低工资、高利润与高税收,自由主义者虽然能够认可,但不会欢迎它,更不会把它视为一个社会的长期正常现象。现在,自由竞争带来工资的上升,自由主义者就不但认可,而且欢迎。工资的上升同时彻底打破了专制主义者对自由主义、对建立在自由主义理念之上的市场经济的诬蔑。专制者最喜欢声称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只对富人有好处。可是,中国三十年改革的历史证明,让穷人有自由的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即使在穷人还没有获得平等权利的时候,已经让穷人解脱了饥寒交迫的困境,让穷人收入上升了。如果中国奉行自由主义,人人权利平等,在每个人获得好处的同时,穷人将获得更大好处。

农民工工资上升,一些外资企业离开了,一些内资企业倒闭了。它们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他们不离开不倒闭,那就得搞计划经济,农民工得“做革命的螺丝钉”,不管工资高低,派你到哪个厂你就得到那个厂。如果不搞计划经济,那就得号召多生孩子,“孩子越多越革命”。这样,二十年后,离开的企业能回来,倒闭的企业能再建,因为“两条腿的人好找”了。等不及二十年,那就从非洲缅甸北朝鲜引进劳工。再等不及,就只好让企业组织抓人队,抓农民当奴工,劳动成本最低,外企不必离开,内企无需倒闭。自由主义者坚决反对奴工,反对计划经济,在这里没有任何讨论余地。引进劳工和多生孩子实际上也不能避免农民工工资上升。台湾引进那么多“菲佣”、美国引进那么多移民,没有哪个国家搞独生子女,它们那里粗工即非技术工人的工资还不照样上升?工资上升,一些企业离开了,一些企业倒闭了,他们的经济还不照样发展?而且,昨天那些企业不离开台湾、美国,今天中国不会有经济繁荣;同样,今天一些企业不离开中国,更穷的国家不会有明天的繁荣。世界有穷国,世界就不会安宁,自由主义就不会完全战胜专制主义。

至于把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归因于农民工工资上升,更是找错了原因。如果政府不超发货币,工资上升的结果是利润下降,价格不需要提高,通货膨胀不可能出现。工资上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利润率相对于工资的下降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近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按1978年价格计算,中国新增资本和新增人口的比率,1978年是1万元左右,现在是30万元左右,提高了三十倍。资本增加的比劳动力快,人均资本越来越多,劳动力就越来越稀缺,工资就越来越上升。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价格稳定也好,通货膨胀也好,都不能逃脱这个规律。如果工资上升,企业主就提高价格,那么通货膨胀不过是企业主和超发货币的政府使工资上升徒有虚名的办法。可劳动力稀缺这个基本事实,让通货膨胀办法最终既不能避免工资上升,又危害了政府和作为整体的企业界。企业主在工资上升时继续增加利润的唯一方式,是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减少浪费包括减少管理层浪费。企业主和政府及早认识到人人平等和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真谛,他们就能顺应农民工工资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才容易实现。

所以,自由主义者欢迎中国农民工工资的上升,希望企业主和政府顺应农民工工资上升的大势。

 

“夜话”2008年第6期,200848  

 

三、四月份之交的断想

 

 

20083月一瞬间就过去了,今天已经是41号。

    三月是一个从冬天到春天的月份。尽管三月还发生过几次寒流,但温暖的步伐更为坚实、更为有力,并最终代替了寒冷。

    三月,是生命勃发的月份。软弱的麦苗,突然站直了腰杆;低矮的油菜,猛地窜高了身材;说不出名字的各色树木,一下子都显出了绿色:绿色的胞芽、绿色的细叶。雪白的樱花、粉红的桃花、鲜红的山茶花率先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争芳斗艳,吸引着饱受灰色冬天折磨的人。

    在我年轻时务农的地区,油菜花一定绽放了。金黄的菜花和碧绿的麦苗交相辉映,在那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下……

    如果说三月份是自然界大放异彩的月份,那么,四月份就是人类勤劳耕耘的月份了。

    三月份,人还猫在家里,把上年留存的种子拿出来,挑捡出形状端正、色泽鲜明的种子仔细地放在一边;把上年用过的农具拿出来,镰刀、锄头、箩筐、扁担一一整理齐全。

    四月份,人就忙在地头了。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瓜有南瓜、黄瓜、菜瓜、丝瓜、冬瓜,豆有毛豆、四季豆、豇豆。由于小孩子会摘黄瓜吃,人一般不种黄瓜。菜瓜也能生吃,但菜瓜粗,小孩子不喜欢吃;结的又多,还能腌制到冬天没有菜的时候吃,所以菜瓜种的很多。除了瓜、豆外,人还种各种蔬菜。种的最多的算辣椒和茄子。种子下地后就得浇水施肥。这时候就希望下雨。四月份的雨细而不烈,正好湿润土地。如果不下雨,人就得从池塘挑水浇地。忙的时候,池塘边常常穿梭不绝。挑水的多是女人,因为女人负责家里的菜蔬种植。四月艳阳、挑水用力,女人们都一改冬天的棉衣,换上过年时用花布缝制的单衣,活泼轻松、年轻美丽,让男人突然发现身边的女人竟然如此青春阳光。

    在我年轻的时候,四月份最恼人的事情是没有干饭吃。不但没有干饭,连稀饭也越发稀了,端着饭碗常常能够看见自己的鼻梁。上年分得的粮食已经要吃完了。地里的麦子尚未灌浆,根本没有吃的可能。秋天种的青菜、菠菜,这时候茎杆挺立,即使无需留种,也是既少又难吃。刚刚种下的瓜、豆只是希望,离能吃的未来还很远。四月份要干活。不干活以后没有吃的;可干活就要吃,没有吃就没有劲干活。事情就是这么难,人就遇着这样的窘境。也许是上天安排吧。四月恰巧是青春的日子,尽管忍饥挨饿,可温暖的太阳、清新的空气让人的四肢解脱了束缚,获得了力气,瓜、豆、菜种下了,稻子、山芋育秧了,到处生机勃勃。接着,豌豆头和豌豆成了最早可吃的过冬作物。在我务农的地区,豌豆是作为绿肥种植的,政府只考核它的种植面积,不考核产量的,因此农民可以随便到地里摘豌豆头和后来的豌豆吃。那时候,农民常常捧着一大碗煮熟的豌豆荚在村里边吃边串门,吃完了随便在哪家再盛一碗。豌豆是过年后第一次让人吃饱肚子的东西,人的嘴唇往往都吃绿了。现在煮豌豆成了城市饭店的一道菜,小碟子上十几个豆荚,吃的人都很矜持,不会想到豌豆贫贱的时候。农民也把豌豆当零食吃了。如今政府不再强征“公”粮,过年后农民家里总有些存粮可以接到麦收。也许,青黄不接的四月永远过去了:春天开始平等地对待农民和城市人,农民再也不必忍饥挨饿地种植希望、等待未来了。

 

“夜话“2008年第5期,200841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一位网友最近给我来信,说“以前大家都是没日没夜的干活,比现在的人勤劳多了,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都是任劳任怨,干的热火朝天.但到头来的结果却是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物质极度匮乏,想买什么没什么。再看看现在,现在的人哪有像以前那样拼命干活的人.但是现在商店里的商店琳琅满目,大家都能吃饱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用一个市场经济就可以解释的吗?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我非常想听听您的看法."

       我也经历过那段热火朝天干活、饿着肚皮睡觉的日子,因此我完全能够理解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我的看法是,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由。自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自由意味着一个农民、一个企业愿意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愿意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自由意味着一个人生产得多,自己得到的就多;自由意味着一个消费者愿意购买什么就购买什么,愿意购买多少就购买多少。自由意味着每个人有自己的人格和主见,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正是这样的自由,每一个中国人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的自由,最终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让中国人摆脱了辛辛苦苦却忍饥挨饿的窘境,让中国人丰衣足食。

回想三十年前,我自己就是农民。那时候,农民只能够在生产队干活。非农产业是还没有割完的“资本主义的尾巴”,谁敢设想自己跑到外地去打工?生产队150亩耕地应当种些什么,收获后每个农民应当分得多少,是由人民公社决定的。农民分配后剩下的粮食只能够卖给政府,粮价是政府规定的。在整个过程中,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如果生产队多分点给农民,那叫“私分”;如果农民忍饥挨饿挤出点粮食卖给别人,那叫“投机倒把”。这些都是犯法的(至于法律当然都是领导尤其领袖的言论)。由于粮食少,政府就动员农民多劳动,“为革命出大力流大汗”。那时候的劳动真是辛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包括“革命化的春节”,都要干活。不干活就是“怕苦怕累的资产阶级思想”。同时,公社、大队领导监督得也真紧,种麦子时墒沟挖多深,插秧时秧插多密,都得接受检查。哪个生产队先进,哪个生产队落后,学习、总结,和如今学校里的各种检查、评比不相上下。我务农那十年,化肥、农药开始用了。每个生产队分配多少化肥、农药,都是政府计划。天气也好。照说什么条件都具备,可粮食产量就是提不高,大家肚子就是吃不饱,常常需要聆听毛泽东号召“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常常需要提醒自己已经生活在幸福的毛泽东时代了,在别的国家,别的时代可连稀饭都吃不上的。

是的,30年前,中国人有英明领袖,但没有个人,没有自由。我们以为自己根本不需要自由,因为自由了,每个人随心所欲,社会就动乱,经济就失衡,我们就会像别的国家民众那样连半饱都做不到。今天,尽管中国在许多方面还不自由,但中国毕竟远远离开了毛泽东的绝对专制。在经济领域,生产者、消费者毕竟有了广泛的自由。再也没有人来强制检查农民把麦地的沟挖得多深、稻田的秧插得多密。“私分”、“投机倒把”这类犯法行为随着粮食由农民自己决定留多少卖、和卖给什么人而成为不言自明的正当行为了。政府也不再规定城市人到哪个粮店买米,到哪个地方工作了。

三十年前,中国没有了英明领袖,中国人开始自由了。那时候,还是那么多土地、还是那么少资本,还是那些被领导监督着才干活的农民,在没有领导也就不再出大力流大汗以后,粮食却多了起来,中国人却开始天天吃干饭了。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看看农民我们就知道了。当一个农民有了自己,当一个农民可以为自己而决定生产多少粮食的时候,粮食就多了起来。这就是独立人格带来的经济结果,这就是自由的结果。三十年前,当英明领袖终于没有能够万寿无疆的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多少中国人茫然失措,不知道自己幸福的半饱生活还能不能维持。今天,我清楚地认识到,正是没有了英明领袖,正是每个中国人成了独立的自己,正是自由,才让我们中国人摆脱了悲惨的半饱生活。

毫无疑问,资本投资、技术进步、教育普及、独生子女以及其他许多政策,都是最近三十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专制制度下,中国也有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教育普及,中国也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和各种增产节约政策,中国甚至组织职工、学生无偿地帮助农民种植和收割粮食,更不用说还动员了几千万市民尤其毕业生移居农村,增加农业劳动力,可用尽千方百计,粮食还是生产不出来,民众还是吃不饱饭。相反,一旦把自由还给农民,在改革最初几年,中国没有增加农业投资,农民干脆连已有的脱粒机、脱粒机都不用了,靠古老的传统技术,粮食就多了起来,中国人就开始吃饱饭了,中国人从此离开了吃不饱的历史。

所以,自由,以及自由必然意味着的每个中国人的独立人格、每个中国人不再匍匐于君主、救星、政府、组织,才是最近三十年来改变了中国人饿肚子生活的关键因素。

“夜话“2008年第4期,2008年3月1日

我关注1958年开始的大饥荒的目的

    一位“同济校友”最近给我留言,希望知道我为什么对1958年开始的饥荒“耿耿于怀”。我关注1958年开始的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我过去完全没有想到在毛泽东执政时期竟然会发生那么严重的饥荒。我年轻的时候,太多地接受了“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革命家,是全世界人民最伟大的导师,是革命航船最伟大的舵手”之类的教育,报纸、广播(那时至少老百姓还没有电视)、学校老师天天讲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对毛主席的话理解了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因为毛主席比任何人都站得高、看得远。1969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并环绕地球播放“东方红”,我和我的同时代人欢欣鼓舞,因为全世界人民终于都能够听到毛泽东的颂歌了。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怎么可能设想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的中国会有饿死人的饥荒发生?怎么可能设想在他的领导下,老百姓不是最最幸福的?实际上,只要一个人那样设想,你马上就会被抓起来。但对我这样的人来说,除了相信毛主席以及党报传达的毛泽东的思想外,根本不可能有其它的想法。所以,我今天完全能够体谅我的许多朋友干脆否定大饥荒这回事,因为对他们确实不可能设想,在那样一位伟人的领导下会出现那样的灾难。而我,本来还没有重视这个灾难,可许多朋友的否认,却让我警醒,让我感到了某种义务,让大家知道灾难真实情况的义务。

    其实,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就应当知道毛泽东造成的大饥荒了。那时,我们从城市初到农村,必须接受贫下中农的“忆苦思甜”教育,就是回忆旧社会的苦,体会新社会的甜。当时人民公社领导请贫下中农来做忆苦思甜报告。我所在生产队的一个老农开口就说1958年如何苦。他的话立即被打断,领导告诉他不准说1958年苦,否则就是反革命。我当时就对那个老农非常气愤,这个贫下中农觉悟怎么这么低。彭德怀、刘少奇之流用三年自然灾害诋毁毛主席革命路线,这些贫下中农受刘少奇的毒害也太深了。

    

    是的,我们可以说,尽管1958年开始的中国饥荒特别严重,但许多国家、许多时代都有饥荒。中国古代饥荒便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的饥荒也不少。比如那位“同济校友”说的1942年中国河南省旱灾,死了3百万人(我相信他写的“300百万人”是个笔误)。我们假设那时候河南省的灾区全都在中央政府的治理下。可那时候,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毕竟没有自认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他是否像中国古代许多皇帝那样,为那场严重饥荒下过“罪己诏”一类的自我批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一定程度上容许报纸对自己的批评,他承认有这样的大饥荒存在。其它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非洲诸国,毕竟没有出过“人民的大救星”、“句句话是真理”的伟大领袖,所以,那里有饥荒,领导者承认,大家也知道。

 

     我不知道那位“同济校友”在毛泽东执政时期是否已经成年。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够自由地谈论1942年的饥荒,那么,另一个人也应该能够自由地谈论1958年开始的饥荒。令人奇怪的是,这里竟然存在着天壤之别:1942年的饥荒在当时和现在都能够自由谈论,1958年的饥荒当时却禁止谈论,现在也仅仅在网络上才能够谈论。这样奇怪的天壤之别不能不使人感到毛泽东执政的饥荒下饿死的人太悲惨了:当时就禁止谈论禁止纪念,现在依然禁止谈论禁止纪念。饥荒是我们民族的悲剧,禁止谈论禁止纪念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剧。而且,我担心,只要它还禁止谈论禁止纪念,只要专制还活在部分同胞的心里,我们民族就不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1958年的饥荒和大量饿死人的危险,而那些在1958年以及随后几年饿死的人,是每日辛辛苦苦耕作、任劳任怨忍受的人,是对“伟大领袖”没有任何二心的人,是我们民族最底层也是最根本的人!!他们被饿死,比起啧有烦言的知识分子在1957年被迫害,更加揭示出我们民族的悲剧和专制的残酷。

 

因此,毛泽东执政时期的饥荒需要有人追问,有人盯着,就像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需要有人追问,有人盯着那样。如果没有别人盯着,那就让我盯着吧。那位“同济校友”希望知道我盯着这场饥荒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很清楚,1、澄清大饥荒的事实;2、纪念大饥荒的死难者,3、追究大饥荒的执政者责任,4、吸取教训,并且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前面三点(建议在中学教科书里就专门说明大饥荒及其教训),以便永远地避免这样的饥荒在我们民族重演。

 

—————————————

附:“同济校友”给我的留言

作者“同济校友

标题:

时间:2008-1-10 23:30:27

胡老师,你为什么对58年的饥荒如此耿耿于怀?1942年河南光旱灾就死300万人,那个年代有什么办法。我不知道你盯着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参见:www.hujingbei.net的留言板相应页码。

—————————————

 

“夜话”2008年第2期,2008年1月17日

2008年的中国,我希望

“夜话”2008年第1期                                       2008年1月1日

今天,以“8”这个幸运数结尾的2008年来到了。

在这个时候,我衷心地祝愿我的家人幸运,我的朋友幸运,我的祖国幸运。衷心地祝愿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幸运。

作为一个40年前到农村、当了将近十年农民的我,我特别祝愿我的农民朋友幸运,因为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中最贫穷、最没有权力和最受到歧视的人,他们又是我们国家最大多数的人。同时,他们又是从50年前那个同样带有“8”的年头开始,从制度上正式落到了二等公民的境地。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正式取消1958年建立的户口制度,取消把中国人分成两个等级、把“农民”身份的人变为二等公民的制度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在取消户口制度的同时,正式地向在这一制度下受到歧视的中国公民尤其是被强加为“农民”身份的公民道歉。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发布公民平等宣言和法律,正式宣布所有中国公民在迁徙和确定居住地时的人人平等,所有中国公民在就业、入学、休假、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上的人人平等,所有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取消农民工与其他迁徙者的生老病死由其“身份户口所在地”负责(或“出生地负责”)的做法,而建立农民工与其他迁徙者的生老病死由其“常住地负责”的制度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建立按照家庭而不是按照劳动者个人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让农民工和其他普通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多收入。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对1958年开始发生的大饥荒做出正式说明。这场在二十世纪甚至有记载的全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饥荒,我的祖国在取消户口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对自己的子子孙孙做出说明了。同时,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在首都北京为在那场大饥荒中饿殍的数千万同胞建立一个纪念碑,纪念他们,警示我们自己、警示我们的子子孙孙。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在取消1958年建立的农村人民公社以后,也正式取消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恢复农村土地的私有制。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在恢复农村土地私有制的同时,承认农民拥有土地权益证书的权利,保证各个农民持有这样的法律证书。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取消政府对农民土地的强制低价征用制度,恢复农民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同时,我希望我在祖国能够建立孙中山先生100年就提出的土地增值收益归公的透明的税收制度。

2008年,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在建立现代国家的方向上迈出一个值得子孙后代永远纪念的一步,这就是农民解放、公民平等。

祝愿2008年 给我的祖国带来幸运。

“夜话”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1日

200年的经济赛跑,我们中国失败了

       了解中国和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做的事情。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特别需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也有特别的责任向我的同胞说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下面这张图是我们研究所绘制的,它列出了66个国家(其中非洲57个国家作为一组)的人均收入(人均GDP)从1800年到2000年两百年间的变化动态。

 

    这张图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惊心动魄。虽然以前我就知道200年来中国的落后,但这张图把200年来各民族的赛跑、把我们中国的失败如此直观、如此明确地表现出来,却不能不让我震动。历史就在我的眼前,事实就在我的眼前,在这么直观、这么明确的历史事实面前,一切语言都变得苍白,一切辩解都变得多余。是的,任何理论,任何政府,任何民族,任何人,都必须面对这么直观、明确的历史事实。不能解释这一事实的理论,无论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理论,都将失去意义;不能承认这一事实的政府领导者,无论他是人民的球星、还是伟大的领袖,都将成为凄苦的“笑料”;而不能从这一事实获取教训并走上正道的任何民族,无论它具有悠久文明还是刚刚走出丛林,都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而不能意识这一事实的人,无论他是政治家、企业家、学者还是一介匹夫,眼界都是狭隘的。

       1800年是什么年头?这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先后宣布人的平等自由的年头,是宪政法治开始建立的年头,是瓦特蒸汽机开始运用的年头,也是马尔萨斯提出平民大众永远不可能脱离贫困的年头。在那个年头,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同样贫穷。只有英国稍许“富”一点。但英国的稍许富裕在全世界引起的更多是批评和愤怒,因为英国达到那一步靠的是农民向工业的转移,可农民转移才第一次暴露了农民的贫穷:“田园风光和自得其乐”的农村生活原来是那么不可思议地贫穷,而农民进城又把贫穷赤裸裸地展示在从来没有见识过贫穷的知识分子面前;封建特权的消弭更让许多知识分子自己成为贫穷者。那个时候,对英国的批评是太多了,以至于连马克思都要为英国人说话:德国人批评英国,可英国的今天正是德国的明天。马克思说的对,德国当时比英国穷的多,只是因为穷人“隐藏”在乡村而不为人所知罢了。

       德国学者不希望英国的今天是德国的明天。马克思更想到了后天:英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到处可见贫困不堪的无产阶级,于是暴力革命就来了,人人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建立了。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二十世纪充满了暴力革命尤其是以社会主义为旗号的暴力革命。一直到我上大学的1980年,中国的“经济学家”还在争论欧美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到了什么程度。那个时候,我受到的教育是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三分之一人口因为生活在社会主义下是幸福和富裕的。

       我们的200年人均收入增长图表明,马尔萨斯、马克思都是错误的。200年来,全世界人均收入增长了近10倍。但是,许多国家几乎没有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以自由、民主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那里,大众贫困、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不再存在,甚至无产阶级本身也仅仅限于少数人(而马克思认为大多数人会落为无产者)。资本主义不但在马克思时代创造了过去不可想象的财富,而且在马克思以后创造了更多得多的财富。相反,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没有一个富裕起来。

       我们的200年人均收入增长图同时表明,在1800年以来的200年赛跑中,我们中国是失败者。1800年时根本不在中国人眼中的韩国与日本,到2000年人均收入增长了30倍与40倍,我们中国才增长了7倍。1858年,马克思曾经嘲笑当时中国的清王朝,说它“只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100年后,中国的毛泽东政府又一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当然,说1858年咸丰皇帝自欺欺人有点过分,因为他委实不明白经济富裕是什么回事。但1958年的毛泽东只能是自欺欺人了,所以他才需要封锁信息,需要强迫我们相信他是中国的救星。

       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知道我们自己在全世界各民族的赛跑中跑到的位置。再次,我们需要总结200年来失败的教训。200年来,我们中国有过19001937年的经济增长,有过19521957年的恢复性增长,有了197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可造成我们失败的,是清政府100年的停滞不前,是毛泽东政府30年的倒退(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在全世界188个国家中列第175位。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公开宣布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总结教训的时候,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中国现在的增长方式能够持续100年或200年吗?到2100年、2200年,我们中国的人均收入能够进入世界前列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在刚刚过去的200年的赛跑中始终跑在前列的那些民族善跑的原因,需要了解后来跑入前列的那些民族变得善跑的原因,同时,我们更需要了解我们自己停滞不前甚至还自以为跑在前列的原因。1800年之前,我们中国刚刚经历了“康乾盛世”,可盛世之后却是人民极端贫穷的长期停滞。所以,在这张各民族经济赛跑的图面前,想到100年、200年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我们需要的不但是一、两个执政者的盛世,更需要的是保证中国长期增长、人民富裕的基本制度。

 

(“部分国家人均GDP增长图”所用数据来自于麦迪森《世界经济两百年回顾》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数据单位为1990年国际元。该图在1800-2000年中每二十年取一样本点)

谈谈读经济学原著

  

 

     20071123《经济学消息报》 刊载的王建林、杨菂写的文章《数学:令经济学迷失的信号?》(以下简称“王建林文章”),对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关系上,各位学者的看法不同是正常现象。我基本上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但我尊重他们的看法。这里,我想对该文提到的少数事实做点澄清:

1. 王建林文章谈到“考纳德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也谈到数学功底很好的“新古典理论家古诺”,并且认定古诺是早于瓦尔拉斯在世的人。事实是:如果文中的“古诺”指的是《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的作者Antoine Augustin Cournot,那么,“考纳德”和“古诺”是一个人(该书中文版把作者姓翻译为“古诺”);如果“古诺”不是该书的作者,那么,在早于瓦尔拉斯在世的大名为“古诺”的许多人中间,经济学说史专家至今没有发现有谁写过重要的经济学作品。再次,早于瓦尔拉斯的时期,还不存在“新古典理论”,也不存在新古典理论家。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之区分,并不在于是否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

2. 王建林文章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视为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论著之一。事实是:刘易斯在二元经济模型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著作《经济增长理论》都没有使用数学方法。

3. 王建林文章说到 20世纪7090年代索洛和罗曼的经济增长模型”。事实是:索洛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便已经提出并在20世纪5060年代已经得到热烈讨论。

4. 王建林文章在谈到瓦尔拉斯时说“对于魁奈和古诺提到的经济学想法,瓦尔拉斯再重复一遍没有任何意义,他要想在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靠他的应用数学的技巧,事实证明在这方面他要比古诺优秀”。事实是:a. 就经济学说史上常提到的“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其人而言,古诺在数学技巧上比瓦尔拉斯优秀很多很多:前者是理学博士和数学教授,后者顶多是个业余的数学应用者(而且在其思考和写作流传至今的思想时,还是一个生活艰辛、家庭负担沉重的经济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b. 瓦尔拉斯的经济学想法是魁奈与古诺没有意识到的:把“物以稀为贵”的常识转变为经济学的交换价值理论——交换价值的原因是物品的稀少性。他从两种商品的交换讨论到多种商品的交换,解释交换中出现的交换比率如何最终地决定于一个人对能够直接满足自己欲望的各种商品所感觉到的稀少性的差别。这样的想法,魁奈没有、古诺没有,在1870年前后仍然坚持当时的价值理论已经完美到不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约翰·穆勒也没有。因此,瓦尔拉斯是经济学想法的创造者而非重复者,是一位经济学家而非数学家。c. 瓦尔拉斯提出的一般均衡,只是他对自己的价值决定想法的论证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在他那个年代(以及在我们自己的年代),许多人论证自己的或别人的价值理论时,举出两种商品交换的例子就算了。例如瓦尔拉斯同时代的杰文斯和门格尔。但两种商品的举例显然不够。但瓦尔拉斯做了,并且也解释了,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交换比率的决定如何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稀少性的感觉。这样,他的价值理论在他自己(和在我们)看来才完整。但在讨论多种商品的时候,如果仅仅用文字,他是说不清楚的,因此他采用了数学语言(他对数学的兴趣自然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在他之前与之后的许多学者,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不管对数学有没有兴趣,似乎除了武断的声称外,并没有人去尝试用文字说清楚多种商品情形下的价值决定问题。)

上面列举的四个事实认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王建林文章的两位作者没有读过有关著作。其实,古诺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1954年的论文,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魁奈的《经济表》、瓦尔拉斯的《纯粹经济学要义》都有中文翻译,翻译的质量都不错。如果两位作者读过这些作品,那么,无论他们对这些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持有什么看法,他们的文章都不大可能出现上述事实认定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许多人不可能读大量原著。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生以及希望在经济学刊物上发表文字的人来说,如果没有读原著而又不得不讨论或者不得不提及这些原著的话,为了至少避免事实认定上的严重错误和模糊,我的建议是:

1)             读《新帕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文版的相关词条。

该辞典的作者大多是对相关词条有专攻的学者,所写的内容是可靠的。当然,有些词条的中文翻译有问题;有时作者的观点甚至很偏颇。但总的来说,翻译的质量是好的,相关词条中关于事实的认定和描述是可靠的。另外,该辞典新版本的部分词条已经可以在网络上免费阅读。

2)             读可靠的经济学说史著作。

前面提到的著作,若从发表时间看,魁奈的

年休假制度应当首先考虑农民工

 

       十天前,我就目前国务院酝酿的职工年休假制度提出建议,把高校职工寒暑假休假制度并轨到职工年休假制度中。这个建议引起了许多反对意见。我能够理解这些反对意见,因为我自己便是高校职工之一,深知取消高校寒暑假休假给自己带来的损害。但事有公理。世间常说知识分子以公理为先;知识分子自己也常自诩如此。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之处,即使普通职员也多有学位,若对公理或公理的贯彻有不同看法,也应当讨论之,实在不必一触及自身利害,便置公理与耐心于不顾。

不过,实在地说,年休假制度涉及的问题,首先还不是学校,而是成千上万农民工。虽然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但他们是职工。年休假制度必须包括他们。而正是在这里,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年休假制度的草案是模糊的。国务院法制办能够征求公众意见并许诺修改草案,是政府工作的一大进步。我认为,草案应当做的最重要修改,是明确承认农民工和其他职工同等的年休假权利。

目前的年休假制度草案,把年休假制度限定为职工。谁是职工,谁不是职工,本来是一清二楚的,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单位从事工资性工作(即领取工资报酬的工作)的职员和工人,都是职工。这一点,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原先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了工商企业后,也是一样的。可从毛泽东执政开始,中国在废除了奴隶制的二千多年后,又正式地建立了一种身份等级制度: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或农民身份与城市人身份。从此,无论通婚、迁徙、职业选择、上学当兵、最低生活保障,中国人都分成了两类,农民都成了不需要打引号的二等公民。正是因为这一二等公民的正式制度,饿死在毛泽东执政时期的中国人才全是农民。而这种等级户口制度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所谓的“职工”认定:非农业户口的工资劳动者才是职工;农民身份的人,在企业或者机关工作并领取工资的时间再长,也是农民。

所以,在中国还迟迟没有取消户口制度的时候,在有关职工的任何权利和利益的规定上,我们都应当要求这些规定明确写清包括或者不包括农民工。在年休假问题上,实际从事工资性工作的人,无论其身份如何(甚至比如外国人),都是职工,更不用说农民了,因此,年休假制度应当明确地包括农民工。

毫无疑问,承认农民工和其他职工同样的休假权,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据说中国许多企业尤其出口企业,利润率很低,几乎全得靠农民工的低工资和少假期来支撑;否则的话,中国经济就不能维持。如果我同意这些说法的话,我还需要问的是:政府机关干部带薪休假、企业的城市户口职工带薪休假,就不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吗?他们同样甚至更多地降低了企业效益,因为他们每天的工资更高,他们每天工作的效益也应当更高的。所以,如果说带薪休假降低了企业效益,首先不应当带薪休假的是那些高工资高生产率的城市户口职工,是靠纳税人生活的机关职工。如果他们的带薪休假能够实行而中国经济还能够维持,那么,承认农民工同样的休假权利,中国经济就更能够维持了。

其实,从最简单的为人和为国之道来说,一个有良知的社会、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应当容忍在大批大批农民工没有带薪休假的同时增加城市户口职工的带薪休假。城市户口职工的福利,不应当建立在农民工低工资、少假期甚至无假期的基础上。因此,在建立年休假制度之前,国务院法制办首先应当研究如何保证农民工每天八小时、每星期四十小时劳动制度的贯彻实行,应当先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工具有和其他职工同等的正常休假权利。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不分户口身份的所有职工的年休假制度。否则的话,年休假制度将造成新的特权和不平等,并且在中国的收入性贫富差距已经拉大的情况下,再一次拉大包括休假制度在内的非收入性贫富差距。

“夜话”2007年第20期,2007年11月27日

upload/2007_11/07112816259866.doc

用年休假制度取代高校寒暑假休假制度

“夜话“2007年第19期                                     2007年11月11日 

用年休假制度取代高校寒暑假休假制度

         随着国务院公布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社会意见,带薪年休假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就高等学校来说,年休假制度的实行是个契机,正好把高校教职员工的寒暑假制度并轨到年休假制度内,也就是说,高校应当取消教职员工的寒暑假,而实行全国职工统一的年休假制度。

高校教师和其他职工的寒暑假是我国内地的做法,也可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做法。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没有这样的制度,我所了解的德国、美国高校也没有这样的制度。我是八十年代末到德国读书才发现这一区别的。在德文中,寒暑假的正式名称是“无课程时间”,学生不上课,教师也不开课,但也就仅此而已,其它一切都和“有课程时间”一样,教职员工尤其办公室人员正常上班,学校各机构正常运行,既没有放假之说也没有值班之说。教职员工仅仅获得国家统一规定的年休假。除了法定的休假天数(目前是一年24天)外,他们都须到学校上班。据我所知,美国高校职工尤其是不担任教学和研究任务的办公室人员,除了年休假外,寒暑假也都正常上班。

高校职工寒暑假不休假的原因,是它与中小学不同,在教学之外还承担研究工作。教师是研究的主体,高校其他人员的工作是配合教师,尽可能把研究人员的杂务接过去。“无课程时间”让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研究。教师在“无课程时间”从事研究,高校其他人员都得配合教师,自然谈不上休假。我在德国的时候,要借书要复印,写个条子放在指定地方就有人去借去复印;要填表,办公室人员会把表格基本填好,有时甚至只要我签个名就行了。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在“无课程时间”他们同样需要读书。一门课的内容常常在“有课程时间”讲不完,学生就得在“无课程时间”自学并在这段时间内或在下学期初考试。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寒暑假休假制度的弊病并已经或者准备自行改革。刚刚庆祝了建校90周年的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院便取消了教职工寒暑假全休假做法。然而,个别学校或院系的改革困难很大。就世界各国或地区来说,劳动法与高等教育法规对工作和休假时间的规定在一国或一地区都是统一的。我国对高校取消职工寒暑假休假而代之以年休假制度,也应当通过年休假法规做出统一的改革。

”夜话“2007年第19期, 2007年11月11日

注:本文同时发表在上海《新民晚报》20071111日。

 

 

悼念我的中学班主任储兆瑞老师

       储兆瑞老师走了,而他才65岁,才在他发热发光的最高点。

       据说参加他追悼会的人很多,会场内外的花圈里三层外三层,南京的报纸还有专文悼念他的去世。

       我没有参加他的追悼会。不过,即使我参加了,我也应当写点文字送他,这不但因为他是我的班主任老师,而且也是因为最近我两次有愧于他。第一次是2003年和他同在南京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主办方执意要我主持会议,我推让再三后只好从命,但心底明白自己对老师没有尽到学生之礼。第二次是我在2006年写的《文化大革命和中国历史轮回》中不点名地批评了储老师,因为他没有告诉我世界上还有其他想法。当然,我控诉的是那个时代,那个七亿中国人只知道一种想法的时代。但无论如何,我用储老师为例,是应当向他道歉的。

       储老师是我在南京九中读书时的初一(2)班班主任。由于我在中学的上课时间不足一年,所以他也是我在中学唯一的班主任。中学是塑造人的最重要阶段。我自己就是在中学成型的。在那里,除了比我年长的中学同学外,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储老师了。

       我是和储老师同年成为九中人的:他在大学毕业并参加了一年社教(当时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于1965年被分配到九中工作,而我在那一年从小学升入九中并分到学习俄语的初一(2)班。作为年轻教师,他在执教俄语课的时候同时担任初一(2)班的班主任。就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学任教那样,他仅仅比我们大10岁。可和现在非常不同的是,那个年头大学生是不许恋爱的;即使毕业工作了,23岁也太年轻而不应当恋爱;他又住在学校宿舍里:所以他有的是时间和我们在一起。除了上课,像打球、唱歌这样的活动他都和我们在一起。我们那时候是孩子,而他就是个大孩子。唱歌总是他领唱、打拍子;打球他和我们一样调皮。他的最大特点是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热情。当时他又是那样的年轻和朝气勃勃,加上他的高个头、宽脸庞、壮身材,和每时每刻充满阳光的笑脸、使他具备了对学生的强大感染力。我的小学老师和班主任不是中老年就是女性甚至老年女性,因此到中学突然接触到充满活力的年轻男性班主任,立即受到他的影响。我想,我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热爱,和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储老师的热情决定了他的一生。他的热情造成的第一桩事件是九中文革史中的大事。那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随着《人民日报》61日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九中也开始揪斗教师中的牛鬼蛇神,教我们班语文的郁瘦梅老师就于一夜之间变成了牛鬼蛇神,我们每个学生都努力回忆他在课堂上讲过的话,找出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蛛丝马迹,写作文批判他的反动言论。我那时担任班级的地理课代表,执教这门课的刘默然老师平时寡言少语,却也一下子成了牛鬼蛇神(刘老师不堪折磨而在文革中自杀了)。接着,《人民日报》点名批判三家村,就是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邓拓以及吴晗、廖沫沙三个人。据说他们常常写文章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地讽刺毛泽东的革命路线,于是九中也推出了九中的三家村,由程元三、冯亦同、徐婉芬(徐老师亦不堪折磨而自杀了)三位年轻老师组成,说他们如党中央揪出的三家村那样,也经常嘲讽社会主义。一时间,学校二号楼面向大操场的外墙上,批判九中三家村的大字报覆盖了批判牛鬼蛇神的大字报,九中是南京的重点中学,学生、教师平时都彬彬有礼。可那个时候,大字报对三位老师的谩骂语言之恶毒,远远超过了我们如今在网络上看到的程度。就在这个阶段,储老师一鸣惊人,和孙中一老师写出一张大字报《致九中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对九中三家村一说提出异议,希望九中共产党员紧跟毛泽东伟大部署,把走资派作为斗争对象。这是继黄述林等学生对九中三家村提出异议后,九中教师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和学生不同,在单位专制的学校里,他们的地位远远低于学生。当时的单位专制不亚于今天,所以不可能容忍教师的独立声音,校领导立即组织反击并把矛头对准了储兆瑞。有一天,我一进学校就发现校园里贴满了批判九中最大的野心家阴谋家九中的赫鲁晓夫储兆瑞的大字报(那年5月毛泽东刚刚提出要提防隐藏在中央的赫鲁晓夫似的人物);学校开大会小会斗争储兆瑞,可储兆瑞竟不肯低头。我们初一(2)班无疑是受储兆瑞毒害最严重的班级。不过,那时初一、初二的同学因为年龄小不需要参加文化大革命而放假回家了,所以没有被组织起来回忆与批判储兆瑞的反动言论,否则我今天还应当为此向储老师道歉(但我想在这里向郁瘦梅老师道歉)。然而,毕竟小学生也应当保卫毛泽东,况且班主任就是九中最大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加上学校也才有可玩的地方,因此我们班有少数同学继续天天上学,后来并以韩顺兴、仲陶宝为主成立了名为“0912”的战斗队。不过,无论如何,储老师在我们的感觉中是阳光灿烂的人,我们很难把他与大坏蛋赫鲁晓夫联系起来,所以0912是倾向储兆瑞的。

       君心难测。好像只有一个月左右吧,风向变了,竟然当真要斗争当权派了,教育局突然把九中校长李广琦定为九中的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要求教师和学生批判斗争李广琦。当时学校的官还不多,九中能算上共产党内当权者的仅仅是党支部书记严文藩、校长李广琦和副校长许光。他们年龄大,言论多,找出他们几句疑似(或者用当时的标准词汇含沙射影)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是太容易了。因此不但李广琦,而且其他两位当权者的反动言论也很快被揭发出来了。十几岁雪一样洁白的学生和二十几岁同样洁白的青年教师一起,以誓死保卫毛泽东的革命热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批判这些当权派的斗争。记得在一次集会上,一位高中同学在揭发严文藩、李广琦反动言论之后,激动的无法抑制,喊出了打倒九中的走资派严文藩、李广琦和许光的口号,当时真是群情激昂,每个人都充满了对走资派的深仇大恨,都恨不得立即把他们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当时《人民日报》的标准用语)

       这样,储兆瑞一下子从赫鲁晓夫似的野心家、阴谋家妄图动摇党领导的现行反革命变成了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英雄。学生的每次集会,总少不了请他讲话,而他也总是慷慨激昂,就像革命的一团火发挥出巨大的感染力。不过,接着而来的是革命大串连,同学们都奔向北京朝圣毛泽东,学校反而冷清了。我在北京串连时得了冻疮,回到南京后溃疡益发严重,等我到1967年天暖后再去九中,九中的文化大革命形势已经完全变了样:更激进更慷慨激昂的学生领袖取代教师主导了学校的运动,后期的领袖又取代了早期的领袖;学校的领导权已经被造反的学生从走资派那里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了,但革命学生却分裂成两派,开始了所谓内战。这场内战一直延续到他们1968年离开学校,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许多人今天最好的中学同学依然是当年一条战壕内的造反派战友(这不但是当年的标准用语,而且与事实也相差不远:当时的二号楼就被红卫兵八一八兵团如战壕一样装备起来,而另一派红卫兵新红联确实曾经攻打过这座楼)。那时的储兆瑞好像退居了二线,学生已经不请他讲话了,他组织的战斗队也取了一个缺少战斗色彩的名称毛泽东思想学会,他的班级学生组成的0912战斗队亦无影无踪了。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1967年初,他是最有资格代表无产阶级把九中大权夺到自己手中的。可他没有去夺权。是不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今天我想,大概他真的缺乏权力意识,如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一点也许既造成了他后来十几年受迫害的悲剧,也把他一生与权力隔绝开来。不过,也正是这一点,促成他后来走上自己的道路,并且吸引了那么多人自发地参加他的追悼会。

       1968年,革命学生离开了学校,其中绝大部分去了农村。九中本身也因为是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重灾区而迁去农村并改了校名。从那时到现在的近40年里,我和储老师只是偶然见过几次面。不过,由于他的九中赫鲁晓夫名气,同学相聚时仍然会谈到他。听说他被打成了五一六分子(据说毛泽东讲过五一六集团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危险),听说他受到了难以忍受的折磨,听说他后来调到了与南京交通比较方便的某个不知名的郊区学校。邓小平掌权后,大学恢复了招生,听说他考取了研究生,后来又听说他在江苏省社科院工作,接着又听说他在江苏省的电视台主讲恋爱、婚姻和性的深夜节目,再后来就是在2003年那次答辩会上见到久违的他。

       2003年的他已经61岁了。可是,他同当年做我的班主任时候一样,热情洋溢,充满阳光,侃侃而谈并毫无疲倦之色。他的热情也许让他逃脱了文化大革命的一死。他的热情又让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外语优势挣脱了梦魇般的中学工作。最后,他的热情还让他找到了性心理学领域。他的特点是热情。热情的人总是终生地追求。而人一生追求的事情不外乎两件:第一是相配的配偶,第二是乐在其中的工作。他到五十多岁终于找到了自己乐在其中的工作,就是性心理咨询。那天他得意地对我说,他是江苏省第一个获得心理咨询师执照的人。在这个领域,他写了很多文字;可最重要的是,他把因失恋而痛不欲生的人救回人世,他向粗识文字的士兵与民众深入浅出地说明性的道理,他向吸毒者讲解人应当具有的正常心理。他不是深入思考的人,他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他的外向的热情阻止他朝这个方向发展;他比我多受的十年专制教育亦限制了他思考的深度。然而,当今中国社会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深入思考的人,而是乐于从现成的理论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理论并积极普及的人。储老师就属于今日中国最需要的这种人。他热情主动,他喜欢交际,他能言善辩,他亲和耐心,他知识广泛,最后,他身材标致。因此,他做大众性咨询、宣传工作是再适当不过的了。可他的热情和不安分守己,使他无法把自己的热情倾注到听众不敢提问的政治宣传上,也无法循规蹈矩地做一个中学教师或者做一个其实谈不上研究的研究员。如果非让他遵命办事,如果非得用单位专制束缚他,他会和失恋者一样痛不欲生。对失恋者人们还能安慰,对他,人们只能劝之低头。他追求,他碰壁,他受迫害受打击,他也发誓低头做人,可过后他依然在追求,就像那些幻想爱情的失恋者无论多么痛苦,依然会一次次追求爱情那样,因为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储老师是幸运的。他最后找到了让自己倾注热情的工作,不需要权力却又能发挥自己的工作。如果说他在当我的班主任的时候,还不敢想象世界上除了毛泽东思想以外竟然还可能有其他思想,因此也只能向我施加专制的教育,那么,他后来的心理学知识普及工作,就向许许多多听众展示了他们完全不习惯的许多新思想,吸引他自己也因为他而为许多人所知的新思想。大众欢迎他的工作,专制权力容忍他的工作,同时,中华民族要造就独立品格的个人也需要他的工作。可惜他太投入了,没有顾虑到自己的身体,在最有热情干事的时候却倒下了。但我想,他宁愿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过劳而去,也不愿意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低声下气。1978年以前的十几年里,储老师只能呆在先给他戴上野心家阴谋家帽子、后定他为反革命的同一所中学里(虽然校名改过),连跳槽也是不敢想的白日梦。毛泽东绝对专制的结束终于让像他这样有热情的人获得了多少舒展一下手脚的空间:农民能到城里打工了,城市人能跳槽了,一个人能够在单位之外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了(因此也才有了我们这些网民)。今天,一个人只要有热情,只要追求,他就可能摆脱最让他窝囊的那个单位专制了。储老师曾经两次试图冲破单位专制。但在毛泽东时期,他的第一次努力虽然暂时成功了,可接着就受到国家专制(抓五一六分子的运动)与单位专制(把他选出来做五一六分子,就像把李广琦选出来做走资派那样)双管齐下的更残酷的迫害。第二次他终于成功了,他直接面向社会并且获得了广泛反响,大众给了他回报,他的人生有了不依权力而转移的自我价值。我相信,储兆瑞老师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骄傲的。作为他早年的学生,我想他成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他被罩在其中的国家专制已经削弱,是他及时抓住了考研的机会更抓住了直接诉诸大众的机会,是他对性心理的通俗讲解受到了大众的欢迎,是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热情。

       谨以此文同时纪念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而死的刘默然老师和徐婉芬老师,他们都和我谈过话。

亦以此文为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对郁瘦梅老师、刘默然老师、徐婉芬老师、程元三老师、冯亦同老师、李广琦老师、许光老师、严文藩老师以及九中其他老师的“批判”向他们每一位表示深刻的忏悔和深切的道歉!他们应当都已经去世,可他们也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夜话”2007年第18期, 2007年10月30日

(注1:本文最后一段是重新发布时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