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

第6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的比较研究

6.5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

本章第二节起首处曾提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逻辑关系,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农劳动生产率,如果非农产业扩张依靠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的劳动供给,农业劳动力转移将影响即促进经济增长。在前面三节内,我们指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非农产业扩张确实依靠农业劳动力转移。现在我们直接观察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为了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需要描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对指标,以便与通常所用的经济增长指标—-GDP增长率对应。这就是本书第三章定义的农劳比下降速度或者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根据那里的定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度量的是转移出农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一般来说,总劳动力总是逐年增加的,所以,转移率越高,农业劳动力转移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通过非农产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收,农业劳动力转移量越大,非农产业增长越快,整个经济的增长便应当越快,增长率亦应当越高。

我们用下面两张图说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图6.3显示了从1992到2015年,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世界GDP增长率图形,其中实线是转移率、虚线是GDP增长率。注意左右两个纵轴的标度有别。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图6.3中并不显著。这里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当是各国农业劳动力和GDP两者占世界比重差异很大。例如,占世界GDP比重很大的欧美发达国家,占世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却很低,因此,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之间即使存在某种联系,该联系也非常弱。反之,农业劳动力比重高的一些国家,GDP的世界比重可能很低。在图6.3中,世界GDP增长率和转移率之间的反差在2001与2009年特别突出。而这两年正是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衰退拉低了世界增长率。但前一场衰退几乎与存在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其他国家无关;后一场衰退虽然波及全世界,可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依然保持了很高的转移率。所以,虽然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向非农部门提供大量人力资源而应当和经济增长有关联,但在世界整体的层面上,这种关联也应当很弱。

图 6.3 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和GDP增长,1992-2015年

资料来源: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数据附录1;世界GDP增长率:联合国网站:http://data.un.org/Data.aspx?d=WDI&f=Indicator_Code%3ANY.GDP.MKTP.KD.ZG,2016年12月30日访问。

为了减少各国占世界农业劳动力和GDP 两者比重的差异给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关系造成的干扰,我们仅仅观察被我们作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典型国家的中国。我们观察中国情形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GDP增长率两个系列的数据时间跨度比较大,可以用作回归分析。图6.4展示从1953年到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率两条曲线。由于这两条曲线在1958-1962年的大饥荒期间波动过于激烈,我们用左纵轴统一地度量它们。为了更清楚地揭示增长率和转移率的关系,我们在图6.5中排除这些极端年份以及1990年并改用右纵轴度量转移率。显然,与图6.3相比,图6.4和6.5中的经济增长率和转移率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后两个图中,增长率和转移率在绝大多数年份内变化方向相同,变化幅度类似。它们表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率的关系,比世界的这一关系在最近二十多年内更为显著。更重要的是,它们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着重要的值得研究的关联。实际上,就中国的情形而言,如果利用最简单的线性回归函数拟合两者的关系,并用gh分别代表GDP增长率和转移率,仿照前面对非农就业增量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三个回归方程:

图 6.4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GDP增长,1953-2015年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数据附录 3。中国GDP增长率:1953-1977年:国家统计局,编,2010,表1-8;1978-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表3-4。

图 6.5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GDP增长,1953-2015年,无特殊年份

注:无1959-1962、1990年。

资料来源:参见图6.4。

 

I. 1953-2015年,所有年份。

(6.10) g = 7.37 + 1.21h,R2=0.37

(0.7293) (0.2014)

(10.1048) (6.0250)

II. 1953-2015年,无1990年。

(6.11) g = 7.43 + 1.21h,R2=0.37

(0.7396) (10.0425)

(0.2026) (5.9679)

III. 1953-2015年,无1958-1962、1990年。

(6.12) g = 7.77 + 1.56h,R2=0.11

(0.8467) (0.5977)

(9.1769) (2.6054)

方程(6.10)中的R2=0.37,意味着在有数据的整个63年里,中国GDP增长率和转移率存在着相关程度很高的关联。当然,与非农就业增量和转移率之间高达0.84的R2相比,0.37不算高。不过,转移率与增长率的关系,和转移与非农就业总量关系的性质不同。后者是一种直接和单一的关系,前者则不但是间接关系,而且复杂和模糊得多。例如,给定一个转移量,非农就业相应增加,但总产出增长多少,还取决于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两部门资本投入变化、技术变化以及诸如政策和气候等等因素。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6.10)的R2=0.37已经足够高,已经揭示转移率和增长率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关系,农业劳动力转移明显地影响经济增长。[1] [2]

比较方程(6.11)和(6.10),我们发现如果排除数据失误的1990年,GDP增长率和转移率的相关程度几乎不变。但根据(6.8),同样排除1990年,非农就业增量和转移量的相关程度却显著上升,即1990年的非农就业增量和转移量关联度很低。由于非农就业增量应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非农就业增量或增长率应当和GDP增长率正相关,因此1990年GDP增长率和转移率的关联应当也较低,排除1990年后的(6.11)的相关系数应当降低而非不变。仔细分析这里的矛盾,我们发现问题在于1990年的非农就业增长率没有带来相应的GDP增长率。下面的表6.5列出了中国1990年总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率和GDP增长率。作为比较,该表还列出了1978年的相应数据。应当说,总劳动力、非农就业和GDP三者增长率以及转移率在1978年形成的关系,相当符合经济学理论逻辑。因此,我们将该年视为正常年份。与1978年相比,上述四个变量的关系在1990年是反常的,高非农就业增长率没有带来相应的GDP增长率。相反,正如图6.3揭示的那样,1990年中国GDP增长率创造了1976至2015年之间的最低记录,而1990年的非农就业增长率是1976年以来仅次于1978年的最高纪录。所以,1990年的高非农就业增长率不但反常地伴随着当年低转移率,而且反常地伴随着低GDP增长率。这种反常的原因,就是高非农就业增长率并非源自高转移率,而源自高总劳动力增长率,即当年总劳动力增长了六分之一。由于总劳动力不可能如此高速增长,因此非农就业亦不可能同等高速增长,所以,中国统计部门发布的1990年非农就业增长率必然严重失误,实际增长率应当远远小于统计数据。因此,1990年的非农就业增长率与转移率和GDP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反常应当源自于统计失误。[3]

表 6.5 中国1990年总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率和GDP增长率

单位:%

年份 总劳动力增长率 非农就业增长率 转移率 GDP增长率
1990 16.93 16.88 0.10 3.92
1978 3.30 17.90 4.90 11.65

资料来源:参见图6.4。

方程(6.12)进一步排除1958-1962年大饥荒时期数据。然而,一旦排除大饥荒时期,转移率和GDP增长率的相关程度便剧烈下降,从原先的0.37降到0.11,下降幅度超过三分之二。这里的原因应当是转移率和增长率两者在大饥荒时期高度相关,相关程度远远高于1953-2015年的平均水平,所以将之排除的后果便是两者在1953-2015年期间相关程度的骤降。图6.5亦展现转移率和增长率在大饥荒时期的共振:增长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对应于转移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此,转移率和增长率的关系应当进一步证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度波动和大饥荒之间的经济联系。

  1. 张艺曾经研究过中国GDP增长率在1978-2008年期间的影响因素,发现在他选取的包括总劳动力增长率、货币增长率等在内的六个因素中,只有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参见张艺,2010。
  2. 注意,本章使用图、表和回归方程的目的是更清楚地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一般与长期联系,而非以政策研究为指向。本书尤其本章不以政策研究为指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所使用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性较低,不足以用于该指向的研究。这里,如果总劳动力和各部门劳动力数据准确性不高,利用这些数据得出的第二级数据如农业或非农劳动比重、农业或非农劳动增量等数据的准确性将更低,而利用后者得到的第三级数据如农业劳动比重降低速度(即差分)或农业劳动力转移率的准确性又将降低、甚至以几何级数速度降低。因此,即使经济学理论模型完美无误,用这些准确性逐级加速度下降的数据做出的研究结论也带有严重误差。例如,公式(6.10)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的取值。便取决于GDP增长率和转移率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中国统计部门常常调整数据。它们不但调整最近年份的数据(比如在2016年调整了在2015年公布的2014年数据),而且常常调整历史年份数据。比如1978年的GDP总量数据在2016年又一次被调整。就此而言,本书内有关中国和世界数据的所有图、表、回归方程在未来都可能因为这些数据的调整而失效。所以,读者应当把本书从数据分析归纳出来的结论,视为一种方向性的示意或线索,而非政策性和实用性的指南或参考。关于中国1978年GDP数据的调整,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皆表3-1。
  3. 当然,中国1990年的低增长率和转移率也许与1989年中国发生的政治事件有关。但1990年数据失误应当与中国当年的人口普查有关。1990年人口普查确认的劳动力人数异常地高于本来的年度统计数据。但中国统计部门在把1990年普查数据作为当年年度数据的同时,没有修正1990年之前若干年的年度劳动力统计数据,以至于人为地造成了反常的1990年劳动力数据。

“6.5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