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判定标准的经验公式

摘要:上节提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失业两者总产出效应的相对强弱的判定公式,即新增失业率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率之比的绝对值与两部门劳动边际产出之比是否等于1。由于劳动边际产出不可直接观察,本节用可观察的两部门劳动平均产出之比替代之并证明该替代在经验研究中的可行性。

阅读全文

6.8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变动的总产出效应判定标准

摘要:现代经济中总是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失业变动。它们的宏观经济学意义比较首先视它们的总产出效应相对强弱而定。本节提出判定两者总产出效应强弱的标准:如果农业劳动力转移在非农业部门造成的增产,大于它在农业造成的减产与新增失业造成的减产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产出效应更强;反之,新增失业的效应更强。

阅读全文

6.7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短期宏观经济学特点

摘要:如果把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为短期宏观经济学中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并列的一级变量,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组成的三部门宏观经济便需要变成由家庭、农业生产者、非农生产者和政府组成的四部门经济,宏观经济学亦将需要研究相对价格。同时,这样的宏观经济学也把农民福利改进直接和经济运行与经济政策联系起来。

阅读全文

6.6 作为中国经济特征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摘要:本节比较2010年中国、美国和德国总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失业、农劳比、失业率等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参考美国1933年的这些数量关系,揭示中国和欧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大区别是中国农劳比高、欧美国家失业率高,因此以中国和大规模农业劳动力转移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应当把转移率作为一级变量代替失业率。

阅读全文

6.2 世界范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增长

摘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转移数量。本节考察了2011至2015年全世界新增非农就业的三个来源,即不包括新增农业劳动力的新增总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减少。本节的数据指出,在这十五年内,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超过3.43亿,占新增非农就业比重超过45.%,而失业变动数量和比重的绝对值仅有0.16亿和2.2%,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非农就业增长从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应当远远强于失业变动可能达到的作用。

阅读全文

6.1 托达罗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摘要:劳动力转移研究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托达罗模型。该模型把乡城或农业劳动力转移视为城镇失业的函数。不过,该模型仅仅针对特定经济政策,而不考虑大规模农业劳动力转移,并把农业劳动力转移依然视为受失业影响的次要宏观变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