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非农业的生产率差距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是农业和非农业的生产率差距。我们每个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村里兼开小店的农户比其他人日子好过。用经济学语言表述这一现象,就是那兼业农户的生产率高于纯农户。当然,这里我们接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商业也创造价值”说法。一般而言,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体是非农业生产率的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或者说非农业生产率是农业的三倍到五倍。下面我们假设四倍。基于这一四倍差距,一个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就业,该社会的农业总产出会减少1单位,但非农产出将增加4单位,因此社会总产出提高(4-1=)3单位。如果这个社会一下子转移一百万、一千万农业劳动力到非农产业,该社会就能一下子大大提高总产出。本系列第8期所举的农业劳动力过多转移并造成大饥荒的例子,从技术上看,便是农业和非农业的生产率差距让好大喜功的掌权者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不顾农业产出剧烈减少的危险,强迫过多劳动力转出农业。认识到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以常识和个人意愿为前提之后,本文将具体考察农业和非农业的生产率差距,并且指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产出、总生产率、农业生产率和收入分配效应。

首先考察我国情形。把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成农业和非农业两类并相应地除以农业和非农业劳动力,我们得到公式

      (总GDP/总劳动力)=总劳动平均生产率(简称总生产率)

      (农业GDP/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平均生产率(简称农业生产率)

      (非农GDP/非农劳动力)=非农劳动平均生产率(简称非农生产率)

用s代表后两者之比

       s=农业生产率/非农生产率

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0到2020年数据,我们计算出中国当年价格的农业和非农生产率以及它们的比s并绘成图1。该图显示农业和非农生产率在这段时期皆快速上升。与此相反,s波动激烈,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并大体以s=20%为中轴线。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这段时期s的均值为0.21。也就是说,在最近四十年内,中国农业生产率大体是非农生产率的五分之一。

其次观察世界范围的情形。一些学者曾经根据1985年的数据,将世界85个国家按照总生产率高低分为10组,其中第1组总生产率最低,第10组最高。他们接着计算这些国家的农业和非农生产率以及两部门生产率之比。图2、3分别展示他们的计算结果。就1985年而言,两张图向我们揭示了如下两个特征:

(1) 农业生产率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显著低于非农生产率。图3并且显示,农业与非农生产率之比在任何国家都没有超过0.4。

(2) 一般而言,总生产率越高的国家,农业与非农的生产率相对差距越小;反之,总生产率越低的国家,该相对差距越大。 

                  图2        各国农业和非农生产率,1985年

注:横轴表示按总生产率的国家分组。浅色柱形为非农生产率,深色为农业生产率。纵轴单位是国际美元。

                 图3 各国农业生产率占非农生产率比重,1985年

注:横轴同图2。

显然,世界各国1985年的横截面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个国家在非农化转型长过程中的历史状况。这样,我们能够发现其他三个特征:

(3) 在一国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非农化转型阶段,相对于非农生产率,该国农业生产率更低。

(4) 一国的非农化过程可以看成该国农业生产率追赶非农生产率的过程,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率比非农生产率提高更快。

(5) 在非农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率也许永远赶不上非农生产率。

现在我们指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四大效应。

  1. 总产出效应,即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总产出:转出农业将提高总产出;转入农业将降低总产出。本文开首处已经用一个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2. 总生产率效应,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总生产率:转出农业将提高总生产率;转入农业将降低总生产率。该效应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总产出效应的推论,因此不难理解。已知一个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就业会提高总产出,那么,用提高了的总产出除以和原先同量的总劳动力,总生产率自然也会提高。
  3. 农业生产率效应,即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率:转出农业将提高农业生产率;转入农业将降低农业生产率。这里的原因是剩下的每个农业劳动力将耕种更多耕地,人均农业产量和生产率自然上升。
  4. 收入分配效应,即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全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水平。一个劳动力主动选择从农业转移到非农就业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从非农就业获得的收入高于其在农业的收入,而其基础就是非农生产率高于农业。在他提高收入时,他也缩小自己与其他非农劳动力的收入差距,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水平,虽然是极其微小的降低。另一方面,依然留在农业的劳动力的生产率上升,他们的收入将提高,这也会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与非农劳动力相比,农业劳动力收入较低,这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方面。而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有助于缩小这样的不平等。

“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第10期

“胡景北夜话”2022年第21期,2022年11月4日

注:图1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图2和图3引自Restuccia, Yang and Zhu 2008文章。对本文的批评和建议,请在我的个人主页www.hujingbei.net留言,谢谢。

农业劳动力转移失衡的一个教训

在上一期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中,我们指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问题可以归结为转移均衡问题。用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即农劳比)的下降代表农业劳动力转移,转移均衡又可以提炼为农劳比降低速度和加速度的均衡。本期利用某个亚洲国家(简称为亚国)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经历的严重失衡和其引发的经济灾难,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均衡的重要性。

看图。图1是亚国每年的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图2是该国人均粮食产量,图3则是该国的新增人口。这三张图的曲线在1960年前后皆发生剧烈波动。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就这三张图而言,图1曲线波动应当是起因,农业劳动力以不可置信的速度转移出农业。它造成图2曲线波动,人均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后者再引起图3曲线的波动,新增人口变成负数,就是人口净死亡。我们仔细观察这三张图。

亚国1957年的农劳比是81%,农劳比降低速度是负1%,降低加速度是负3%。1958年猛踩油门,加速度骤然升至正24%,速度相应升至正23%,农劳比像自由落体那样一举下降到 (81-23=) 58%。如果该国1959年继续保持这样的加速度,1959年的速度就应当是 (23+24=) 47%,农劳比将降低到 (58-47=) 11%。到1960年春,该国的农劳比便会降到0,该国非农化大转型任务将全部完成。然而,1958年的高速度根本不可持续。事实上,该国1959年即猛踩刹车,加速度突兀地降为负27%。这就是图1中加速度曲线出现的极其夸张的大起大落。农劳比降速在该年相应变成负4%,表示农劳比反弹上升,并在随后几年上升到比1957年更高的水平,直到1969年才落回1957年的水平。

每个坐过车的人都知道,猛踩油门又紧接着猛踩刹车的后果是车内人或死或伤。农劳比下降过程中的猛踩油门紧接猛踩刹车同样造成民众的死伤,只是普通车祸涉及的人少,而农劳比变化中的“车祸”涉及亿万人口。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农劳比剧烈下降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突然大规模减少,后者导致农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剧烈下降,在人均产量本来就很低的情形下,进一步导致严重饥饿和大规模饿殍(音同“漂白粉”的“漂”)。按照本系列第5期列出的公式,1958年该国有6,000多万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高达当年农业劳动力总数五分之二。如果我们想到转移的主要是强壮劳动力,当年农业劳动力突然减少的“程度”更加严重得多。

这么多劳动力一下子离开农业,农业产量必然大幅度降低。图2显示亚国人均粮食产量在1958-1961年间持续下降。在粮食产量猛烈下降的同时,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亦猛烈下降。下表列出该粮食、肉类、油料和棉花四类产品在1956-1965年的人均产量。就粮食来说,1957和1958年该国人均产量在300公斤左右,1959年猛地降到253公斤;接着继续下降,到1961年仅达207公斤,比1957-1958的水平降低了三分之一。表中的肉类产量数据不全。在现有数据中,人均肉类产量从1957年的6.2公斤下降到1962年的2.9公斤,降低了二分之一强。人均食油和棉花产量的降低同样超过二分之一。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按照1957-1958年水平,该国人均农产量便非常低下,绝大多数人仅够维生;农产量随后数年从维生水平剧烈下降,就不但造成民众消费水平的大幅度降低,而且难免大范围的严重饥荒和饿殍。

图3揭示了亚国当年人道主义灾难惊心动魄的严重性:该国从正常年份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一下子变成一年减少1,000万!如果考虑在正常年份,新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那么,加上新生与死亡人口之差即净新生人口,该国在这段时期不正常死亡的人数将更多。同时,根据该国的官方统计资料,这场饥荒造成的人口净减少仅仅发生在乡村人口中,而且男性净减少数量远远高于女性:在1960和1961两年,该国男女人数各自净减少1,010万和393万。

在三百年来的人类非农化大转型过程中,在没有大规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和平时期,像亚国这场造成大规模饿殍的饥荒是极其罕见的灾难。从上面三个图出发,我们可以说:在狭隘的经济学范围内,大规模饿殍的直接且主要原因应当是人均农产量的突然剧烈下降,而后者直接和主要原因,又是灾难性的过高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即过快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而过高的农劳比降低速度和加速度之所以能够出现,又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研究过于落后有关。因此,亚国的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突出地表明了农业劳动力均衡转移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两者的重要性。

“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第8期

“胡景北夜话”2022年第19期,2022年10月21日

注:数据来自亚国国家统计局。对本文的批评和建议,请在我的个人主页www.hujingbei.net留言,谢谢。

[注意:本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学者胡景北“之前为通过审查,将”中国“皆改成”亚国“。这里的网页版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