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赜林:实际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
《实际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
大纲
黄赜林
02秋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1、问题的提出
解释经济波动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有关经济波动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是什么;二是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是什么;三是如何治理经济波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集中体现在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传统的凯恩斯模型把经济周期看作是名义变量特别是货币供给出现异常变动的产物,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由于系统可以自动向均衡状态调整,名义变量的冲击不会对经济造成持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改革后中国的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并构建冲击反应函数测量冲击对产出的影响程度,实证研究发现,冲击对中国产生了持久性影响并且影响被放大。由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简称为RBC)与传统凯恩斯模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产出波动中是否存在较大的持久性分量,因此,研究也表明传统凯恩斯模型对于研究经济波动的可行性值得怀疑(该内容在第三章)。据此,本文试图从实际冲击的角度解释中国的经济波动问题。具体地,本文旨在解释实际冲击特别是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多大这一问题,以RBC理论为基础,寻找能够较好解释实际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影响的RBC模型。
曾军平:自由社会中的集团选择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议程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议程
上午
9:00 会议开始
9:05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顾士渊教授 致辞
9:10 胡景北教授 致辞
上半场 主持人:费方域 上海交通大学 经济学教授
李连军: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声誉研究
章铮:苏南模式和长三角的崛起
《国有企业“公开私有化”的利弊分析》讨论纪要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教研室双周研讨会纪要
2003年1月9号
国有企业“公开私有化”的利弊分析
2003年1月9日晚上,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教研室召开了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最后一场双周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国有企业‘公开私有化’的利弊分析”。会上,胡景北教授作了同一题目的主题发言。所谓“公开私有化”,设相对于政府目前在“民营化”、“改制”、“国有资本退出”、“国有股减持”等名义下展开的国有资产在所有权意义上的向私人半公开半隐蔽的转移而言的。公开私有化指的是政府直接用私有化的名义,在大范围内公开地把目前在其他名义下转移给私人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私人。胡景北的报告提纲见另文。在他看来,公开私有化和目前的半公开半隐蔽私有化相比,利大于弊。这他认为这一点不但表现在私有化的进程中,而且特别表现在私有化完成之后,因为公开的私有化完成后,政府干预私有化后企业的可能性大大受到限制,重新把这些企业国有化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公众认可这些企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私有化后建立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也才可能稳定。
苏青岗:国企出售重要规则参考附件
罗云辉:中国经济过度竞争问题初探
中国经济过度竞争问题初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罗云辉
一、 问题的缘起
1. 不应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新闻通稿)
新闻通稿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在沪召开
2004年12月26日,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者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对国有企业改制(出售)过程中的规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开得非常成功。